您的位置: 首页 >校内动态>校园新闻>详细内容

“种子的信仰”——郑州九中校长田宝宏谈《中学教育生态的重构》

作者:郑州9中 郑棠 王大昀 发布时间:2015-04-10 17:07:22 【字体:

点击查看原图

从“种子的信仰”讲述教育故事

点击查看原图

郑州九中校长田宝宏谈“中学教育生态的重构”

点击查看原图

生态大课堂之“大”和“本我”在其中的课程

点击查看原图

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并有勇气坚持下去

点击查看原图

看到种子有信仰,令人鼓舞

点击查看原图

发起我和校长去春游活动:讲述教育故事,交流成长

 点击查看原图

校长助理团发起手绘学校地图

点击查看原图

发起学长团招募活动

点击查看原图

田宝宏校长给了大家更多信心,也收获了赞同

  “‘校长’是一个团队。这个团队依据教学实践,选择发展方向,去规划学校,一步步构建自己的教育思想体系,这应该是学校发展中的核心。”近日,郑州九中校长田宝宏以《种子的信仰——中学教育生态的重构》为题,和全校教职工、部分家长和学生,交流了目前学校的生态等诸多问题。

  班级授课制下的课堂生态

  “看教育犹如‘盲人摸象’,教育人我们必须要从多角度去观察,作为教师也要看到更多潜伏在教育中的价值,这样我们所构建的教育生态,才能够浸润更多的思想和意义。”田宝宏娓娓道来他的教育思想。

  “我们培养了很多高学历的野蛮人?”“知识就是力量,但良知才是方向”,“没有知识可以被宽容,没有良知不可以被宽容”,“有多少人用琐碎的知识把自己的人生切割成碎片”……结合这些教育热点话题,田宝宏阐述了当前郑州九中的课堂生态及其价值:

  “创新实验班”课堂生态——作为“河南省创新教育实验试点学校”,我们雕琢“基于课标”的课堂生态,开启创新教育实践品牌课程,是为了追求个体创新性、独立性思维品质的生成,着眼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;“A、B班”课堂生态——我们虽然梯队不同、分层教学,但价值引领模式一致,是为了把对学生的关怀、人格的尊重、督学的严格融入多样的课堂生态之中,满足学生“好奇”、“好学”、“好动”等生活需求,同时孕育出师生间良好的情感状态;“国际教学中心”课程生态——国际课程、国外原版教材带来的是对我国课程发展的思考,同时学校多元化发展,学生可以有出国等多元化的选择,而“美国哈佛领导力课程及学生社团文化交流活动”不断走向深入,更让我们的国际教育更具文化内涵。

  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并有勇气坚持下去

  “从创新班里走出一批创新人才,追逐梦想;在国际教学中心,着力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;借助竞技体育,让足球、排球、跆拳道、太极等特长生走向知名院校,让其运动生涯得以延续……六年来,我们努力并做到了这些!以‘生态大课堂’的构建为核心,我们的实践创新体现在:以‘课型教学’为抓手,聚焦‘教师生态’的构建;以‘学生学’为核心,聚焦‘本我生态’的构建;让哲学与文化引领着学校生活世界的真实变革。”

  田宝宏道出了自己的坚持:“六年来,我们的教育生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,我们的思想慢慢地抽枝发芽。教育教学所取得的这些成绩,这是由教育生态变化而带来的。”

  在生生不息的世界里,事物之间相互交谈、回应,形成复杂的对话与生态体系,每粒种子都能在适合的“土壤”中重生。教育生活中教师和学生成长之“本我”生态的形成,同样需要适合其成长之土壤。“我不相信,没有种子,植物也能发芽,我心中有对种子的信仰:给我一片土壤我一定能茁壮成长!”

  回到“种子的信仰”,田校长话语里更多了些他对教育思想的实践努力和体会。

  “看到种子有信仰,令人鼓舞”

  细说郑州九中校长助理团给学校生态带来的种种变化,田校长指出:校长助理团组织策划着一次又一次的活动——创设发布公众平台号,“九中微助,助力生命”,学生以他们的方式创造影响,学生和家长目前关注人近1000(一个月);发起手绘学校地图;发起学长团招募活动;发起我和校长去春游活动……

  “价值中立,思想共生”,我们给孩子一个独立的机会,让他们去发现共生,是我们实践课程的核心,因为这是“本我”在其中的课程。“内心深处有一种要求的、本我的、可选择的发展”,田校长特别强调“自主发展”的这些细节说:“校长助理团的孩子们有一个共性,那就是有对母校的情结!高中最值得纪念的时光,又怎会‘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’呢?我们的教育生态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,春天萌动,抽枝发芽,我们更期待,面对分数也能春暖花开。”

  田校长说:一步步慢慢走来,倾注时间和智慧去做教育,享受工作并用精神去经营我们的教育生活,我们更坚信“种子的信仰”。

  文化穿越中的教育变革

  从教室这个文化圈,走向我们的“生态大课堂”——博士大讲堂、美美的读书生活、校本选修课程、实践课程、社团课程、跑步人生等等,这些我们可以视为在文化之间的一次次穿越,文化穿越不必然会解决“分数”,但作为一种生活,社会化过程当中的纠结体验与成长,必然会助力让一个“自然人”更趋向于“社会人”。

  所以,社团是有思想的组织,“一拳一腿”都是为了把学生个体体验放在第一位;社团活动的主体是学生,对社团我们的责任是引导,还要思考怎样做体现以人为本、体现我们的价值追求;选一两个岗位让他们去锻炼,是为了“给学生更多平台,给更多学生平台”,我们创设高品质的生态环境,让更多教育意义浸润到活动当中。

  田校长说:学校不是被设计出来的,而是生长出来的,且通常是伴随着痛苦缓慢的生长,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。为此,学校必须拥有一个集体文化,一个道德秩序,以与、“本我”发展相一致起来,而这个文化是教师、学生和家庭共同合作创造出来的。比如学校生活世界里三种人的概念,比如开放的校长短信平台,比如现在行政办公会“微信”平台,这就避免了“官僚式”、“机械性”和“远距离”沟通的无效性,让沟通更为有效。

  “习得一种感觉,习得纠结体验与成长,习得一种文化品质和素养,学校教育也应当让学生去理解和思考生活的价值和意义,我们正试图发展这样的学校文化,向我们的社会承诺更有意义的教育。”说到更多的生态变化,田校长给了大家更多信心,也收获了赞同。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×

用户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