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>校内动态>校园新闻>详细内容

田宝宏:把“有未来的教育”的价值追求浸润学校生活世界

来源:本站原创 作者:史家豪/王大昀 发布时间:2017-01-02 11:12:59 【字体:

点击查看原图

2016年度“做有未来的教育”行动研究成果展示交流大会召开

点击查看原图

郑州九中校长田宝宏分享其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

《把“有未来的教育”的价值追求浸润学校生活世界》

点击查看原图

在“做有未来的教育”行动研究方面

郑州九中关注其在学校文化理念的表象、呈现

点击查看原图

从三个维度进行交流分享

田宝宏:把“有未来的教育”的价值追求浸润学校生活世界

讲述在“做有未来的教育”过程中发生在“中书院”里的故事

点击查看原图

因为爱:郑州九中毕业生拍摄编辑“九中意象”

点击查看原图

历时多年的实践研究,田宝宏分享“中教育的理论主张及其主要观点”

点击查看原图

阐释“中”之内涵

点击查看原图

展示“做有未来的教育”实践形式之一的“中教育”的

基本主张

  “教育是人类为了未来而发明的社会活动,所以,适应未来原本就是教育产生的根本动因,做有未来的教育原本就是教育本质所决定的。教育的周期长,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,在更长、更大的时空领域审视现实及未来,并寻找新的价值尺度来评估教育内部自身以及外部相关问题,以求教育诸多相关达到新的平衡。”12月29日上午,在2016年度“做有未来的教育”行动研究成果展示交流大会上,郑州九中校长田宝宏以《把“有未来的教育”的价值追求浸润学校生活世界》为主题,跟来自郑州各县(市、区)教育局局长、业务副局长、局属学校校长、书记,分享了郑州九中近段时间以来在“做有未来的教育”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。

  “学校是设计出来的,更是生长出来的,且通常伴随着艰辛和等待,学校是学习的地方,也是生活的地方, 学校提供的不仅仅是读书的机会,也是个体融入社会的过程体验。所以,我们在未来教育观视域下,立足课程和价值引领,依师生之本我生态,重构未来教育的学校生态,在理论和实践上开展了一系列探索。”田宝宏从其对教育的理解谈起,从“中”到“中教育”、从“中教育”到“有未来的教育”、从创客教育到“中书院”三个角度进行分享。

    如何:从“中”到“中教育”?

  在“做有未来的教育”背景下,我们在时空中努力穿越,找到了“中”,中文化,中哲学,体验了中教育,编写着中课程,规划着“中书院”,对有未来的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,我们尝试从“理念识别、环境识别、行为识别”打造独特的学校识别系统,让哲学与文化引领学校未来生活的真正变革。

  中教育是对汉字“中”的研究中产生的一种教育哲学。我们把“中”这个汉字作为研究对象,通过对汉字“中”的起源、元义、演变、发展等的研究,探索“中”字蕴含的哲学意义、方式论和时空观,挖掘其对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实践的现实意义。

  通过研究,研究者发现“中”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概念,把“中”定义为规律、真理。“中”是价值目标、状态与过程、方法论。把研究视角从“中”字本身转向“中哲学”,来到基础教育领域,审视和观察教育现象和教育故事。经过多年对当前教育改革的现实思考、实践和不断的论证,逐渐孕育出“中教育”这一独特的教育观点和理论体系。中教育是适当的教育、合理的教育、开放的教育、平衡的教育,是赋予教育更多哲学与文化底蕴和人文思考的教育,是做有未来的教育。

  中教育主张,教育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寻找最佳契合点的过程,力求使教育的诸要素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。主张用联系、互动、发展的观点来重新审视教学情境中的师生关系,注重教师素养、学生特质、教学内容、教学环境的协调共生。2. 中教育主张,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生理和心理条件,要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,找到差异、理解差异、尊重差异、欣赏差异之美,因其材,施其教。3.中教育主张,教育者关注教育的内在价值,注重交往、对话和意义的再构建,重新审视评价的真实性与过程性之间的关系,不断锤炼“教师教”与“学生学”,让教与学共同回归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、真实的学科知识和个性发展的真实需要。实践中我们逐渐构建出以下模型模型:

  最上面的屋顶为“中教育的理论主张及其主要观点”,包括“中教育”的基本涵义、哲学意义,学生观、教师观、课程观等。2.中间层的支柱为“中教育的“理念、环境、行为”三大识别系统。 3.底层是“中教育”的“课堂形态”和实践路径。在“理念”指引、“环境”浸润和“行为”指导下,共同来构成一个充满生机的“生态大课堂”。

    如何:从“中教育”,到“有未来的教育”?

  “中”字本身,兼具时间和空间两种基本属性。从“时”的角度讲,儒家谓立身行事,要合乎时宜,无过与不及,往往把“时”与“中”连起来,有“时中”之说。“蒙亨,以亨行,时中也”(《易•蒙》)。从空间的角度讲,“中”,含有正当中之意。“中”不是千篇一律,中教育不断探索教育之根本和最佳契合点,把每个人的特点都找到,这就是“中”,从这一点上来讲中就是找到万物在时空中的位置。

  “中教育”追求教育生态的本真,“我心中有对种子的信仰:给我一片土壤我一定能茁壮成长!” 正如梭罗所言,种子极其需要适合其生长的生态土壤。人们常常用“生态”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,如绿色的、健康的、美的、和谐的等事物。“生态学”被赋予了整体相关、动态平衡、可持续发展等概念。“中”的智慧和“中教育”所蕴含的文化启迪着我们的课程观。我们从“教育生态”和“本我生态”的角度来思考,探索“生态大课堂”的构建,以“尊重、唤醒、激励生命”为核心理念,用联系、互动、发展的观点来重新审视教学情境中的师生关系,注重教师素养、学生特质、教学内容、教学环境的协调共生。在教学过程中,我们将诸如“协同合作”、“伙伴关系”、“相互依存”、“生命性”、“共生性”、“民主性”、“对话性”、“创造性”、“多样性”、“开放性”、“整体性”等教育生态观点贯穿其间,通过优化课堂生态环境,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感悟能力,使师生成为合作的探索者、平等的对话者、创新的学习者。

  创造美美的读书生活,在真正意义上让“读书人精神上富有”。我们认可“没有健全的图书馆,也许就没有健全的教育”这样的观点,所以在图书馆提升工程中,我们集图书、教学与学习于一体,整合学校原有的信息素养教育、学习技巧以及图书馆资源,形成一个新的知识共享空间。当下和未来,获取“源头活水”都是一种能力。学校选择了无监控开放式阅读,也选择了信任,这个被称作学校的地方面对学子只选择信任。我们努力把我们的教育思想、价值理解浸润到学校工作的全过程,学校生活才能够浸润更多的思想和意义。

    如何:从创客教育,到“中书院”?

  书院既是教学机构,又是学术研究机构,“中书院”创客区域空间的创立,让更多九中学子了解“中文化”,懂得了何为“中之国人”。“中书院”这一独特的中文化创客体验区域空间,既包含“得中楼”、“养中馆”、“正中园”、“惠中廊”、“致中堂”等特色中式楼宇建筑群,又特指“考古与发现”馆、海航创客空间和四大创新实验室。“考古与发现”馆有:古希腊和谐之美、古罗马理性之光、汉唐信仰之力、纸之传•承、布之工•艺、木之器•用、中国人的天人合一、民族魂魄之黄河文明、执中致和九个模块。各模块单独成立,“模块化”实现方式,非线性相互关联,学生依据需要可以进行改变、替换、互为组合、“创意工作室”和“未来展厅”穿插其间,使创客空间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展,实现“看•听•读”、“技艺和创意”、“生活和行走”六种能力的综合提升。

  就这样,依托“中书院”里的一个个创客区域空间,我们不断审视“有未来的教育”的观点和内涵,欣喜着实践体验赋予学生精神上的种种启迪,扎定了“做有未来的教育”的坚实步伐。

  做“有未来的教育”,我们努力落实到实践层面上,全校师生在探索中前进,在实践中升华,不断反思教育之根本和最佳契合点,让未来教育的价值追求引领学校生活世界的真实变革,打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“教师教”;“九中博士后研发基地”与“河南省教育学博士后创新团队”合作研究《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》;与华东师大课程研究所联合课堂观察,聚焦教师专业成长;教师发展处、课程发展处、学生发展处三大发展处精心组织评价与诊断,手把手教学设计,针对性引发实效性;学科课程中心创建,是教研组名称的改变,更是职能的转换。中书院闪烁“理性之光、信仰之力”;“海航创客成长计划”展示着“家国情怀”;基于智慧校园,实现了网络课堂的稳定、安全、可未来。

  做“有未来的教育”,我们不断追问“拿什么与孩子们交往”,如何“改分数交往为特长交往”。教育过程如何诠释差异,欣赏差异之美,“给学生更多平台,给更多学生平台”,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“学生学”。社团是有思想的组织,高品质的社团活动让更多教育意义浸润到过程当中,那“一拳一腿”都是个体“本我”之真实体验,这一切既是“规则、尊重、理解、容忍”意识的唤醒,也是“成全、合作、创新、未来”能力的提升。当前,“有未来的教育”的理论与实践正努力实现“各美其美,美人之美,美美与共”。

  做“有未来的教育”,我们让“教师教”和“学生学”相映成辉;“中文化、中教育,中课程,生态大课堂,分课型构建教学模式,课型研究、校园足球,海军航空,学生社团、品格拓展、潜力唤醒、博士进课堂、博士大讲堂”已成为学校变革的核心词汇和真实行动。万物皆流,生生不息。在变化发展的万物之中,促进人的发展,使之向善明德,不是一成不变的、机械程序的推演,而是一个孜孜以求、没有终极、不断问中寻中的过程。教育若能“时中”“正中”而“执中”,便可以做到“恰如其分,恰到好处,各适其天”。这也许就是未来教育的价值所在。

  “做有未来的教育”,我们实现了以实践课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价值的理解和追求。五年来,借助亚太青年学生领袖大会这一国际会议平台,《“精一执中”学生领袖潜力唤醒课程》使海内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,千余名青年学子获益。围绕“领袖”、“中”、未来、“领导力”和“潜力唤醒”,青年才俊以互动的方式分享课程,在突破局限、发掘“本我”潜能的同时,不仅看到了自己身上更多的“可能”,而且在潜意识里更具“中文化”气质,习得了更多“价值中立,和谐正中”之“中教育”思想。

  改变一种生活方式也许只要有坚强的毅力便可以完成,而改变一种思维方式则相当于发动一场革命,于我这场艰苦的“革命”至今日仍在默默地发生着。“中教育”办学理念与实践的成果论证,让我们更加坚定:“中”字本身所蕴含的哲学意义和智慧,正是对未来教育的探源和实践。像这样面向未来的教育叙事和故事教学,时刻发生在农业路21号这块被称作学校的地方。全体九中人为学校规划价值引领出谋划策;为教育的未来而精一执中;共同在守望、传承、创新中,修己达人,和谐正中,让有未来的教育的价值目标超越校舍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。

   据悉,市教育局聘请专家于12月中旬对一年来各地、各学校“做有未来的教育”行动研究成果进行了评审,共有26项被评为优秀成果。此次,有3个县(市、区)和4所局属学校共7个优秀成果单位就一年来的经验做法进行重点展示和交流。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×

用户登录